首页 资讯 > 正文

中医院校推出长学制,传递什么信号?

2023-06-25 07:06:45

正值大学招生季,继三年前开设九年制中医学专业(屠呦呦班)之后,上海中医药大学再度 " 上新 ":今年将首招 "4+5" 本博贯通中药学创新班,这也是一个九年制本博连读专业。

在国内,相比普通高等院校的四年制本科,医学院普遍为长学制。从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到近年出现的九年制,长学制时代的生成背景是什么?区别于西医,中医院校推出长学制,在顶层设计上又有何独特考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医学院尤其是诸如上海中医药大学这类位列国内第一梯队的中医院校,推出长学制,绝不仅仅是学制的简单延长,集院士、名家以及一流实验室与实践设计等的 " 重资源投入 " 与严格控制招生规模的 " 小班化教学 ",其实包裹着一个由来已久的期许:期待培养未来的中医药学科学家。


【资料图】

九年制,是 " 漫长的学制 " 还是 " 快速通道 "?

上海中医药大学九年中药学创新班终于落地!记者从上海中医药大学获悉,该校今年将首度开设 "4+5" 本博贯通中药学创新班,计划在上海、浙江、安徽、山西 4 地共招收 15 名学生。

对于这一学制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酝酿已有段时日。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 " 双一流 " 建设学科,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及其所在的中药学院,于 2020 年开始着手研究中药学本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托一系列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决定在原中药学本科专业试点开展本硕博贯通课程体系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设定九年制培养计划,在外界看是漫长的学制,但在业内看则是一条迈向学术殿堂的 " 快速通道 "。这是因为,原有中药学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士学位,若想继续深造,要分别考取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顺利的话,从本科到拿到博士学位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而中药学创新班采取本博贯通式培养模式,学生经四年本科学习,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正常毕业、经考核小组考核合格,即可转入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阶段。

" 长学制创新班的实施,使真正热爱中医药事业的学生能潜心学习,省去分段培养中,学生要花费额外时间复习、备考的麻烦。在培养方案上,也更具针对性,由于打通了本科与研究生阶段课程的壁垒,本科生可以提前进入实验室,提前与导师面对面。"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名誉院长、首席教授徐宏喜告诉记者,中药学创新班是推进中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改革举措,希望在本科阶段就为一些优秀的苗子植入科研创新的意识。

经典 " 师承教育 " 再现,与名医大师面对面

中药学创新班并非孤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上一次重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代表无疑是 " 屠呦呦班 " 的开设。2020 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宣布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开设本博连读九年制(5+4)中医学专业(屠呦呦班)。同样是 20 人左右的小班化精英教学模式,同样配备了由院士、名医名家组成的豪华师资阵容。

中医教学,有其独特特点。比如," 屠呦呦班 " 再现中医经典的师承教育,本科即采用导师制,开展 " 一人一课 " 教学改革,由科研导师指导;同时,支持学生临床跟诊。目前,2020 级学生均跟诊上海市名中医。

在强化中医教学经典同时,上海中医药大学还与上海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联合,为 " 屠呦呦班 " 开设学科交叉课程,建立跨学科 " 课程桥 " 选修模块,探索融合性教学模式和教材建设。

办学三年,每年暑假也是 " 屠呦呦班 " 学生最忙碌的时节。他们中,有的在国外知名医学中心、实验室访学,有的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实践,与大师面对面,沉浸研学。三年来," 屠呦呦班 " 已独立承担大学生科创项目 30 余项。

因热爱而奋斗,创新引领 " 超越医学 "

中医药蕴藏着巨大宝库,下一个 " 中国药 " 在哪里?围绕长学制话题,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名家教授反复与记者强调着这一思考,这是一种使命感,更有一份紧迫感。

" 中医药学需要更多医学科学家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徐宏喜强调,中药学创新班是以培养 " 科研创新和产业实践相结合 " 的中药学拔尖人才为目标。也因此,这一创新班设置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创新课程,比如中药新药创制、中药智能制药工程、产教融合实习,并借助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科研等平台,让学生参与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研究,尤其注重提升学生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和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

" 我们在课程设置上,集合那么多名师名家和优质学术资源,耗费这么多人的心血,就是希望超越现有医学模式,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医药学未来的发展。" 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家佗教授正是第一届 " 屠呦呦班 " 的导师。在他看来," 屠呦呦班 " 更像是一次 " 种子实验 ",这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路径希望孕育 " 下一代 " 厚德弘医、守正创新的中医领军人才。

事实上,早在 2017 年," 屠呦呦班 " 设立之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就启动了以学校首位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命名的 " 沛然计划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优秀本科生本硕博跟踪式培养计划。

" 不论是屠呦呦,还是裘沛然,我们希望厚植学生们的一种内生的奋斗创新精神,外部环境、资源固然是一份激励,但我们始终相信内生力是最强力量,有了热爱、有了愿意为之奋斗的信念,哪怕冰天雪地依然愿意投身其中、乐在其中。" 许家佗说,这很可能是一次 " 长期投入 ",期待未来能走出一批医学科学家,希望为未来的中医药创新发展提供一批 " 种子 "。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600713南京医药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